8月23日上午,小雨淅沥,而在南和县闫里乡段村,却锣鼓喧天,热闹非凡。这天,村里的大人小孩儿们提着小凳子,高高兴兴地来到村文化广场前,参加本村的大学生欢送会。
奖品送给学生和家长
“秘凯洋,东北财经大学,家长秘力伟;马奥康,燕山大学,家长白芬芳……”表彰会上,随着一个个名字的响起,观众席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家长和孩子分别走上主席台领奖。
“奖品有笔记本、优盘、水杯、行李箱等物品,准备得真齐全,开学的东西都不用置办了!”接过“大礼包”,即将迈入大学门槛的秘少冲开心地说。随即,村里的小学生走上台,在秘少冲胸前系上大红花。一旁,秘少冲的父亲秘自民脚边放着村里奖励的家用电器和挂匾,脸上笑开了花。
南和县段村位于三县(南和、永年、鸡泽)交界,距离县城16公里。虽然地处偏远,可该村小学的在校生规模却达到余人,每年从村里走出的大学生也有20人之多,成为远近闻名的“大学生村”。在今年的表彰会上,就有14位考上大学的学生和家长受到了表彰。
一个村庄的重视教育史
“感谢村里为我们提供了这么好的教学环境,我们家孩子才能取得这么好的成绩!”秘自民说,自己有3个孩子,大儿子秘少凯年考上了北京大学,成了全家人的骄傲。如今,小儿子也顺利考上了大学,被华中农业大学录取,作为一个农民,家里出了两名大学生,自家的努力不必言说,这样的成功也与段村对教育的重视和投入分不开。
记者了解到,从年开始,段村形成了一个传统,每年暑假,党支部、村委会给考上本科二批以上大学的学生家庭赠挂一块匾。这块匾长2.5米、宽1米,印有“关爱教育,功德无量”8个大字,由精致的木框镶嵌雕花玻璃制成。“每年这个时候是除春节之外最热闹的日子,从早上一直到午后,鞭炮声、敲锣打鼓声一直响彻全村。”该村村支书王相奎说,“过去,我们曾给战斗英雄、劳动模范家庭挂匾,今天我们给重视孩子教育的家庭也挂匾,想给村民营造一种人人重视教育的氛围。”
几年来,这种方式一直在延续。王相奎告诉记者,现在条件逐渐改善,村里还会为上大学的孩子送去拉杆箱和笔记本等物品,笔记本上面写着“今天你以段村为荣,明天段村以你为荣”,让远行的孩子们不忘记自己是段村人。“段村将来要靠他们来建设与帮助。”王相奎说。
除了一年一度的表彰大会,该村在教育硬件软件方面的投入也是不遗余力。家里穷孩子上不起学,村两委干部凑钱。幼儿园要新建教学楼,村里筹钱支持。农忙时家长顾不上给孩子做饭,大队部统一做饭。老师办公设备陈旧,村里给老师配新电脑。每当学校或教师、学生获奖乃至期中、期末全乡教学评价结果公布后,段村用大喇叭向全村老少公布。每年,该村都要拿1万多元奖励优秀教师,这奖励占到了村里每年可支配资金的近九分之一。
遥望背影,默默努力
这些年到底在学校投入了多少,王相奎没算过,他说,在教育上,咱不能抠门!有需要该投还得投,欠了债,村里慢慢还,但不能亏了教育,苦了孩子。当前,社会上一些家长认为“读书无用”“毕了业就等于失业”,但是段村村民却没有这种想法。他们将孩子的教育看成一项任务与责任,再苦再难也要供孩子上大学。从年以来,这个余人的村庄,先后走出大学生多人,其中本科二批以上多人,研究生20多人。今年高考再创佳绩,14人成绩超出本科二批录取控制分数线。如今,这些学生中,有的已经毕业,分散在各行各业,为村子和社会的发展奉献着自己的力量。有的即将步入大学的殿堂,成长为新的栋梁之材。而有的则注视着哥哥姐姐的背影,默默努力。“将来,我也要像哥哥姐姐们一样努力学习,考入理想的大学。”观众席中小学生孙佳瑶坚定而憧憬地说道。
(张会武王乐解岭)
来源:燕赵都市报
权威声音,南和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