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7月19日,一轮强降雨袭击我市,朱庄水库泄洪量达到立方米/秒,远远超出南澧和设计流量,全县防汛形势陡然严峻起来。19日晚,县委县政府果断决策,紧急转移沿线群众。县职教中心作为受灾群众临时安置点,在校长周学兰的带领下,全校党员干部迅速行动,积极做好安置工作,帮助受灾群众度过难关,这些平凡而普通的教师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演绎了一场可歌可泣的壮举,他们以一颗颗赤诚而火热的心彰显出天地间人性的美。
启动紧急预案做好准备工作
22时04分,接到县委县政府关于做好群众临时安置工作的通知后,周学兰校长立即召集学校领导班子做出分工:由马学辉校长负责两栋宿舍楼,并通知宿舍管理员,安排灾民住宿,腾出两间教室存放救灾物资,联系学校食堂,准备灾民用餐;辛明贤书记负责召集部分教师,做好灾民接待和住宿引导工作。
7月20日上午9点多钟,第一批受灾群众赶到,老师们迅速行动起来,接下车,领进宿舍,帮忙搬运东西,搀扶着老人,背着小孩,分发棉被……这一忙,就一直到21日凌晨3点,直到卸下最后一批救灾物资。在整个安置过程中,没有哪一个老师说没空,没有一个人说吃不消,我们听到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有什么事你就说!朴素的语言,表达的是一种朴素的情感,那就是:受灾的是我们的乡亲、受灾的就是我们的父母、兄弟和姐妹!19日下午政府副县长赵现科来到学校,检查安置点准备情况,查看了宿舍休息点、热水供应以及物资储备处,对学校的工作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工作做的很细,考虑的很周全”。
让群众恢复正常的生活
为了让受灾群众尽快稳定情绪,必须让群众尽快恢复正常的生活状态。尽管学校条件比不上家里,但是学校领导班子想尽一切办法为群众生活服务。学校正值假期,食堂迅速召集员工提前上岗,确保群众有饭吃、有水喝。老师们一边接收社会各界的救灾物资,及时发放,一边进宿舍了解群众所需。有的群众鞋都没来及穿就来了,老师们想方设法找来鞋子;为20天大的小孩送去纸尿裤、爽身粉、花露水;
在县卫生部门的支持下,学校腾出一间宿舍,作为防汛救灾医疗防疫卫生服务点,医院的医生随时为群众排忧解难。除此之外,学校每天安排8名心理辅导教师,开展思想工作,及时发现,及时疏导群众产生的不良情绪,确保安置工作的正常有序。
“在这里生活的很好”
学校党员干部始终将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时时刻刻为群众着想,转移安置的群众不但有地方住、有地方吃、生病有人医。这是全校老师在此次灾民安置工作中所付出努力的结果,努力的背后是许许多多老师默默的付出。
张丽京,学校电教设备管理员。从20日上午一直晚忙到21日凌晨3点,为灾民安排住宿,维护室内卫生和设备安全。
朱彦涛,几周前因摩托车事故造成大面积软组织挫伤,至今走路还是一瘸一拐。清点物资,一直到凌晨3点多,脚步还是那么坚定。
类似于这样的场景还很多很多。所有的老师别无所求,只有一个想法,那就是让受灾群众在职教中心生活的更好一些,更好一些!
灾害无情人有情,教师们的言行举止架起了一座通往心灵的桥梁,拉近了党和群众之间的距离,密切了干群的关系,大灾之际构建起和谐的社会氛围,他们的行为感动着受灾的群众,感动了无数参与救灾的人们。7月21日,政府县长李胜敏到校视察,对学校教师主动做好灾民安置工作给予充分的肯定。一位大娘说:“在这里生活的很好,感谢政府。”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危难之际,更展教师风采。职教中心的领导班子临阵不乱、果敢决策,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带领广大教师及时安置受灾群众人,受到广大群众赞扬,其工作令人欣慰,值得赞扬;广大教师不畏艰难、众志成城、舍小家顾大家,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的精神,展示了新时期人民教师的时代风采,诠释了“大爱无疆”的深刻内涵。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