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餐中出现发霉馒头、住宿用“准三星”、“准四星”糊弄消费者、导游进景区变成“导购”,不消费立马“变脸”……12月12日,中消协发布《国内部分旅游线路体验式调查报告》,结果颇令人震惊。
超三成团餐不卫生
餐饮突出问题为部分团餐与合同不符且不卫生。主要表现为减量、加钱。例如,某旅行社线路从海口到四川,合同中写明是12菜1汤,实际是8菜1汤。
某旅行社从湖南到海南的线路中,导游要求游客现场补交元,将餐标从合同的20元增加到元,游客不同意,则不能跟团一起行动。
更有甚者,有的旅行社给游客提供的馒头都发霉了。还有就是在旅途中,餐饮食物价格明显高出其他地区同类食物价格。节假日餐饮价格上涨的情况更多。
模糊标准糊弄消费者
住宿方面,存在酒店档次与合同不符的情况,表现为旅行社在拟定合同时,内容模糊,游客较难判断。调查发现,部分旅客所住酒店的档次与合同中承诺的不一致。此外,节假日住宿价格上涨的情况也很普遍。
此外,酒店卫生情况较差,节假日酒店卫生环境更为恶劣。有游客反映所住酒店不干净、生活设施不齐全。
逾三成人被强制购物
强制消费、强制购物、强制增加景点、强制游客乘车骑马坐索道等现象屡见不鲜,导游从中获取提成,手段各异,主要包括:软磨硬泡、搭售、诱骗、威胁,西南地区和东北地区尤为严重。调查显示,有导游安排超计划购物、强迫购物的行为;有强迫游客参加自费项目;有看到或听到旅游团内其他人提到导游在景区商家拿提成的情况。
在旅游区商品质量部分也存在以次充好、假冒伪劣等情况。在购物过程中,旅游区的商品价格明显高于非景区地区的价格。如贵州某景区外的腊肉克卖16元,而景区内克的腊肉卖元。
景区门票假日随意涨
调查发现,部分景区景点在节假日,倒卖门票和过于拥挤问题更为突出。少数景区存在节假日涨价,如亚龙湾热带公园包车服务价目表上直接写明“黄金周价格上涨50%,其他法定节假日价格上涨20%。”另外还存在景区停车位在节假日愈发紧张;不少景区内公共卫生间不干净且拥挤。部分景区内垃圾箱数量不足、清理不及时。
近1/4导游没有资格证
中消协认为,导游是整个旅游过程的主导者,根据调查发现,导游存在很多问题,主要为更改路线、无证导游、与合同不符,且更改路线的现象在节假日更为严重。更改路线的情况,以西南和华东较为严重。此外,无相关资格证的“黑导”普遍出现,调查显示,近1/4的导游或领队没有相关资格证。
据有的游客反映,部分导游的重点在于推销商品和自费项目,对行程、景点的讲解敷衍了事。如某旅行社线路从广东到三亚,导游介绍景点没耐心,迫不及待地推荐自费电瓶车项目,要求游客自费。
调查还发现,旅途中出现旅客投诉旅行社、导游、景区商家的情况,但解决问题不及时。
导游市场严重供过于求资深旅游专家、北京旅游学会副秘书长刘思敏认为,导游市场已经严重供过于求,但是却没有健全的退出机制。
国家旅游局监督管理司副司长余繁表示,目前在导游的管理上确实存在不少问题。目前,国家旅游局正在与人社部就导游合同、薪酬体系等进行研究会商,将尽快提出导游体制改革的整体方向。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