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乡风南和县以道德建设为切入点助推乡

医院订阅哦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历次全会精神,进一步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十个一”建设,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移风易俗树立乡风文明建设进程,努力使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系统化、规范化、具体化、大众化。南和县坚持以“两会一约”建设为基础,以农村道德建设为切入点,创新工作方式方法,通过“育德、赛德、评德、颂德”四个环节,开展了一系列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以无形的力量助推乡村精神文明建设进程,走出了一条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的新路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有力的思想道德支撑。

  育德:调动多方感官

  ——让德在“育”中耳濡目染,入心入脑

南和县将宣传道德模范宣传与移风易俗有机结合迹,开设好人公园,图为公园展示牌。

  培养高尚的道德是移风易俗、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第一步。南和县从讲、看、听、行入手,着力让德融入群众的精神世界、衍化为群众的自觉行动。讲:让德无处不在。“领导干部带头讲、宣讲小组巡回讲、农村喇叭经常讲、新兴媒体随时讲”等多种宣讲方式并行推进,使宣讲做到了理论深刻又通俗易懂,有力增强了群众的价值判断力和道德责任感。看:让德触目可及。在县城出入口的显要位置设置了靓丽醒目的大型道德公益广告展板,彰显厚德文化;在城区以打造和阳大街核心价值观一条街为重点,以余家沿街门店的LED屏为依托,大力宣传、引导人们崇德向善;在乡村以道德为主题,绘制富含历史底蕴的文化墙余面、0余平方米,打造了一道文化长廊。听:让德声声入耳。全县各单位、各乡镇开办“道德大讲堂”,结合各自工作,围绕孝、仁、善、贤讲德传德、改进工作;个村全部开办“农村道德讲习所”,通过“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事育身边人”传道育德,讲授移风易俗知识,使群众学有榜样、赶有目标。行:让德如影随形。按照省委落细落小促落实要求,创新教育载体,开展“十小”活动,即讲述小故事、征集小格言、传承小家训、办好小窗口、开创小讲堂、开通小博客、建设小橱窗、建好小队伍、治理小言行,引导干部群众于细微处传德、于默化中行德。

  赛德:开展道德对手赛

  ——让德在“赛”中得以升华,取得实效

南和县创新移风易俗、文明村镇载体,全县各村全部建设了“道德红黑榜”,图为南韩村群众在观看红黑榜。

  比赛是立标杆、树旗帜的有效途径,也是知耻而后勇的有效激励手段。南和县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建设中,通过乡村道德对手赛,助推了移风易俗全员参与、人人愿为、人人乐为局面的形成。赛有重点。为确保道德“软内容”能有“硬标准”,南和县着重围绕道德活动安排、道德建设、阵地建设、宣传发动等4个项目、13项具体标准对8个乡镇进行考核比赛。对个农村,着重对红白理事会、乡贤评议会、村规民约、道德文化墙、农村大喇叭等5个项目、39项具体标准进行考核。赛有规则。每2个情况相近的乡镇结成一组“对手组”,每季度进行一次考评。考评时,8个乡镇都要进行考核,得分占各乡镇季度得分的20%;从每个乡镇所辖行政村中随机抽取20%的村进行考核,所得平均分占各乡镇季度得分的80%。考核结束后,按分组情况排出各组获胜方。赛有奖惩。将道德对手赛纳入全县“七创争优、七比争旗”活动,与招商引资、农村发展等其他六项考评相结合,对在季度综合考评中优胜的乡镇进行奖励,并作为年终乡镇领导班子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对落后的乡镇,依落后次数,分别给予约谈、“挪位让贤”的惩罚。既传导了压力,又激发了动力,有效促进了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工作的整体推进。

  评德:突出点面结合

  ——让德在“评”中获得认同,广为赞扬

  道德评选既是无形的道德竞赛,又是激发人人“文明守礼,道德树人”责任感、荣誉感的催化剂。南和县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工作中,通过品评筛选系列先进典型,为“德”筑牢了社会根基。“点”:模范评选。以村为单位,定期开展“最美家庭”、“十星级文明户”等乡村道德模范评选活动,设置有助人为乐、孝老爱亲、热心公益等各类奖项。在此基础上,县级开展南和好人、最美南和人、感动南和人物评选活动,对评选出的模范,向上逐级推选评比。目前全县各村共评出各类道德模范余名,感动南和人物名,已经有数十人获月度“邢台好人”称号,逐步在全县营造了村村有模范、人人学先进的浓厚氛围。“面”:文明评比。按照自主申报、择优推荐的原则,在全县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居民委员会、乡镇、行政村中广泛开展文明单位(村镇)评选活动,除了在全县命名表彰,对特别优秀的向邢台市推荐申报。在评选名额分配上,注重向村、镇倾斜,适当增加了参评名额和比例。在评选内容上,围绕包括“两会一约”、道德讲堂、党员志愿服务队活动、推动县域重点工作中的表现、参与社会公益事业等为重点内容展开工作,在全县点燃了敬德之火,点亮了向德明灯。

  颂德:传扬歌咏榜样

  ——让德在“颂”中遍地开花,清水常流

  榜样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象化、人格化,弘扬榜样精神,就能焕发榜样的无穷力量。南和县将道德表率、楷模事迹全方位、多渠道宣传,有效激发了德的渗透力、感召力、辐射力和影响力。好人公园:游玩中熏陶。全力打造人民公园、和阳公园、宋璟梅园三个好人公园,将全县各行业涌现出的道德模范的事迹,在展板上以图片、文字相结合的形式展现给广大群众,让群众在游玩中感受榜样的力量,接受道德的熏陶。媒体播报:传播中感染。凡人善举如星星点火,可形成良好的示范带动效应。南和县在县级媒体上开设《身边的榜样》专栏,陆续刊登了余名先进道德模范人物事迹;利用微博“南和发布”平台,定时发布县内移风易俗先进村镇的典型事迹;汇集近年来余个优秀家风故事、家训格言等,辑印《家风正、事业兴——南和优秀家风故事集锦》00余册,大力弘扬正气、凝聚正能量。一榜一录一喇叭:视听中默化。“一榜”即创新设立道德红黑榜,在个村全部设立了道德红黑榜,随时记录各村在移风易俗、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中涌现出的好人好事、鞭策不文明现象;“一录”即功德录,将全县所有的善行义举记录在功德录册子上;“一喇叭”即农村大喇叭,对好人好事新风尚广泛宣传,把大喇叭建成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工作的最强音。

  成效:文明乡风日益显现

  ——道德建设已经成为移风易俗的助推器

  道德建设无影无形,移风易俗潜移默化。随着我县系列主题实践活动的开展,使法治、德治和村民自治得以有效结合,干部群众综合素质明显提升,文明乡风建设成效日益显现,文明办丧事,节俭办喜事的风气正在全县逐步形成,各类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典型层出不穷,在推进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工作中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我县南韩村、宋台村、徐旺村等率先建设了村民礼堂,村民红白事统一在礼堂举办,锅碗瓢盆一应俱全,烟酒饭菜等统一规格、数量,大大减少了不必要的开支和浪费。据粗略统计,仅闫里乡宋台村红白理事会6年来在红白事宴请上就为全村节省了多万元,形成了节俭简约的良好风气。我县河郭乡27个行政村的红白理事会统一商定,结婚宴请全部从以前的三天缩减为一天,宴席不配酒;白事也由原来的“排五”改为“排三”,统一取消歌舞、铜鼓队演出,所有红白事用烟严格控制在5元之内,统一了标准,乡亲们不再攀比,文明乡风更容易形成。三召乡肖庄村在红白事中一律禁鞭炮、禁烟花,白事前来吊唁的亲友一概不买、不燃放烟花鞭炮;红事的婚车队统一用婚庆炮车,不再一路放鞭炮。每场红白事仅炮竹钱就能节约至少三千元。肖庄村的老党员、致富带头人等“乡贤”也经常为肖庄村的公共建设和民风建设奉献人力、物力、财力,对村风民风的改善起到了积极的引领和推动作用。

文明河北









































头部白癜风图片
白癜风治疗有效的方法



转载请注明:http://www.nanhezx.com/nhxjt/4432.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