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安河流包括洺河、南洺河、北洺河、马项河、淤泥河等河流,其中南、北洺河最著名,如两条巨龙蜿蜒百里,且潜流俱多。其上游有门道川、常社川、白云川、管陶川。这些河川各有其支流,较大者有倒流河、玉带河、马项河、雅雀河、邑城南河等。
洺河洺河即洺水,古称寝(寝)水、千步水、南易水。洺河是一条占老的河流,很早就有人类在其流域耕作劳动、繁衍生息。武安是洺河的发源地,夏日水位较深,冬季时有干涸,属季节性河流。流经武安、永年、鸡泽、曲周等地,注入滏阳河,经邢台市的南和县,于任县环水村入北澧河。洺河属子牙河系,是滏阳河的主要支流之一,也是邯郸市境内的主要行洪河道。《汉书·地理志》载:“魏郡武安有寝水(宴)是也,一名南易水。”《水经注》云:“洺水之目,不知谁改,俗谓山之下,地名洺,故曰洺水。”据《洺河坝成复古道碑》记载:“洺源出晋之辽州经武安入,直境山河七十二道,回旋东注汇而为一……”
洺河上游有南洺河、北洺河两条主要支流,分别发源于武安市西北部的深山区摩天岭两侧,向东南流经武安市的绝大多数乡镇,于永和村相汇,南北洺河交汇后称洺河。洺河(武安段)位于境内东北部,全长12.25公里,距离城区最近处为9公里。该河有泉数处,汩汩不竭,绕紫山北流,经安乐村折而东至赵窑村,西纳马项河,北纳淤泥河,东流入永年县,该河地处全市最低处,境内大小河流皆汇于此,河道宽约米。主要支流有北洺河、南洺河、马项河、淤泥河等。南洺河位于武安南部,为洺河武安界南部分支,故名。距城区最近处2.5公里,在店子村南。全长95公里。河床平均宽约米,为本市第一大河。流经活水阳邑、石洞、冶陶、徘徊、磁山、午汲、伯延、北安庄、武安镇、康二城等乡镇。
南洺河发源于管陶乡荒庄村北摩天岭南麓,沿小摩天岭和十八盘山脉之谷,曲折南流,两岸之水注入,纵贯列江与管陶,汇流至下站村南后,继续南流,称南洺河。经下站村流至阳邑村北岸,青塔川(涉县)之水自西注入,流至北华村东,兴文河自北注入。流经石洞村西,倒流河自北注入。经牛头村西,龙虎河挟支流从西奔流而来,南流至茶口村,算川沟之水从西注入,再折向东南,流至崔炉村口,北纳苑水河,南纳崔炉河。东流越磁山,折向北,流至龙泉村西,马家庄沟水与西山沟水自西注入南河,再折东转北,至店子村南,孤溪河自西注入。东流至灵山下,东南山沟涧水皆汇之,折而北流至紫金山下,经东洞村北流至五湖村西,玉带河自西注入。又折而东北流,在永和村东与北洺河交汇。该河为季节性河流,管陶川内有泉水、涧水,其下游干涸时间长,唯汛期泄洪。新中国成立后,在南洺河上、下游分别兴建了车谷水库和大洺远水库。北洺河位于武安北部,距城区最近处4公里,在西寨子村南。流域面积.5平方公里,全长62.3公里,河床平均宽约米,为本市第二大河流。流经活水、贺进、西寺庄、上团城、西土山、大同、康二城等乡镇。北洺河发源于摩天岭东麓,经门道川曲折东南流入老爷山与小摩天岭之间,常社川自东北注入。两川河流汇合后向东南流,东纳定晋岩山谷之水。再流至活水村东,白云川水自西来,三川交汇称北洺河。向下流至沙洺村东南,西井川水自西北注入,流到贺进村西北折而东流,至陡山脚下,南纳路平河,北纳桃源河。流经中营井村北,南纳东梁庄河。流至西土山村南,北纳焦寺河。自此河床展宽,河道平缓,再向东流,至紫金山下永和村东,与南洺河交汇。该河为季节性河流,三川口之上常年有泉水、润水,其下游河道干涸时间长,唯汛期泄洪。新中国成立后,该河得到综合治理,并在门道川和常社川交汇处建成了口上水库。在沙洺村西,水沟村东北分别建成了沙洺水库和四里岩水库。
审核:李竹红编辑:李子强。
欢迎广大读者投稿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