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蒋殊
导读
提到王氏,不能不提太原。来到太原的王姓人,一定会去晋祠的王家祠堂进行祭拜。太原王氏是中国古代最知名的家族之一。而说到王家,不得不提一个人,就是王琼。
寻访太原王琼
一
王琼字德华,号晋溪,谥号恭襄公,少年就有神童之名,于明成化二十年(公元年)登进士,时年二十六岁。他历事成化、弘治、正德和嘉靖四个皇帝。由工部主事六品之官,直做到户部、兵部和吏部尚书一品大员。特别在正德十年到正德十五年间,因执掌兵部,有特殊功勋,连进“三孤”(少保、少传、少师)、“三辅”(太子太保、太子太傅、太子太师)。五年之中,受如此“加官恩典”,在明代历史上也十分罕见。
纵观王琼一生,最让人称道的有三件事,一是治理漕河(运河)三年,以“敏练著称”;二是平定宸濠叛乱,“任人(王阳明)唯贤”;三是总制西北边防,“功在边陲”。从嘉靖七年至十年,从延绥到宁夏,直至河西走廊嘉峪关外,王琼出任总督陕西三边总务,后世将他与于谦、张居正并称为明代三重臣。
王琼初中进士时,担任工部主事,后升为郎中,外调治理漕河三年,于弘治八年(公元年)编著《漕河图志》八卷,是现存最早的有关京杭大运河的书志。正德元年(公元年),王琼被提升为右副都御史,负责督办漕运。次年入朝,担任户部左侍郎。正德三年(公元年)春天,朝廷选拔吏部侍郎,前后推举六人,武宗都不同意。最后把王琼推选出来,武宗方才满意。正德八年升为户部尚书。在他为郎官时,就把过去的文牍、规则抄了下来,全面掌握了户部钱财收支、亏盈情况。所以做了尚书便更加熟悉国家财政预算,遇边境将领来请拨发粮草,他往往是屈指算一下某仓库、某草场有多少粮草,各郡每年运送多少,边防士卒每年秋收粮草多少,就说:“这些已经够了。再伸手要就是弄虚作假。”
正德十年(公元年),王琼接替陆完做了兵部尚书。当时各地盗贼四起,将士们都以斩杀敌人的头颅数论功升官。王琼上书,“这是嬴秦似的败国之策。在边境上实行还可以.没有内地作战而以头颅数论功的。现在江西、四川的官兵乱杀平民百姓成千上万人,纵容了盗贼,留下了祸患,都是这条规定造成的。从现在起官兵在内地讨伐盗贼,只以扫荡、平息论功,不再计算斩获头颅数目。”武宗同意了。当时,武宗到边塞外远游,长年不回,京郊盗贼悄悄兴起。王琼请在河间设置一名总兵,在大名、武定各设一名兵备副使,责令平息当地盗贼,又传令顺天、保定两个巡抚,严守要害地段防止外敌侵入。又征集辽东、延绥兵马到武宗行宫附近地区,保护皇上。孝丰的盗贼汤麻九起来造反,有关部门请派军队过去收捕。王琼密令勘粮都御史许廷光出其不意地擒拿他们,结果盗贼没一个漏网。各地奏上捷报后,大多归功于王琼的谋划,他因此几次受到赏赐、封荫,逐渐做到了少师兼太子太师,儿子也被封为世袭锦衣千户。等到修建乾清宫完毕,又荫封他两个儿子为锦衣千户。
正德十四年(公元年),宁王朱宸濠叛乱,王琼请武宗命令南和伯方寿祥率领操江部队防守南京,南赣巡抚王守仁、湖广巡抚秦金各自率领自己的部队开往南昌,应天巡抚李充嗣镇守京口,淮扬巡抚丛兰扼守仪真。他的奏章递上后,武宗下诏亲征,让王琼与杨廷和等人在北京坐镇。在此之前,王琼对朱宸濠所为早有察觉,他在正德十一年(公元年)就特举王守仁出任赣南巡抚,以兵部请旨,准王守仁“便宜提督军务”,并放权让他见机行事。待到朱宸濠造反,地方上报朝廷后,满朝大臣心里惴惴不安。王琼说:“大家不用担心,我任用王伯安到赣州去,正是为了现在这件事,反贼马上就会拿下的”。
正德十五年(公元年)十二月,王琼由兵部尚书转任吏部尚书。次年四月,明武宗去世。由于明武宗身后无嗣,朝廷决定迎立封国湖北安陆州的兴献王朱祐杬世子朱厚熜即皇帝位。王琼因没有参与迎立新皇,被有政见矛盾的首辅杨廷和等人所排斥。朱厚熜即位后,改年号嘉靖,王琼仍担任吏部尚书职务。期间他还率领六部众臣向新皇进言,内容为劝谏世宗要励精图治、选贤任能,改革武宗朝存在的弊端。然而王琼还是被言官弹劾,被关进都察院监狱,以触犯结交皇上左右侍卫的律令判处死刑,后改为让他到甘肃庄浪充军。经王琼上诉自己年事已高,加上吏部官员及都察院言官史道、范永銮等人的疏救,被改派到绥德充军。
嘉靖元年(公元年)五月,已经63岁的王琼抵达绥德。对于自身境遇,王琼并未感到沮丧,而是把多年的为官经验以笔记形式写了下来,并将当时所遭受的境遇与西汉史学家司马迁相比。待张璁、桂萼、霍韬掌权后,推荐了王琼,然而明世宗并未听从。到嘉靖六年(公元年),边境战事迭起,桂萼等人再次坚请任用王琼,依旧没被批准。但世宗还是可怜王琼年老有病,就准了他的要求回到山西老家做个平民。到了嘉靖七年(公元年),朝廷因西北边事紧急,内阁大臣桂萼等再三力荐,诏令王琼“以兵部尚书兼右都御史提督三边军务”。王琼出面,再次平定了西域,又在第二年鞑靼部落进犯宁夏时予以痛击。
王琼的为官之路,可谓历经坎坷。在这之前,南京给事中丘九仞弹劾王琼;后张璁、桂萼被罢免,许多大臣再次出面攻击王琼,世宗于是命令他退休。然而不久,又把先前的诏书搁下来,派人对王琼表示慰问。此时正遇番人前来临洮大肆掳掠,王琼征调兵力讨伐若笼、板尔各部,焚烧了他们的巢穴,斩杀了人,收附了70多个部族。评定战功时,王琼被加升为太子太保。王琼在边疆的战备总是做得很好,沉重地打击了鞑靼,平定了边陲,甘肃军民非常拥护他,曾一起请求当地守臣向朝廷上书,希望留下王琼别走。世宗为此颁发了诏书,奖励了王琼。
王琼是嘉靖十年(公元年)冬季被从战场召回朝的。次年秋天,便死在任上,被赠为太师,谥号恭襄。
在绥德期间,是他一生政治生涯中遭到最致命打击的时候。一贯“攻于学,勤于政,忠于君”的王琼,也亲身体尝到官场政治的残酷。谪戍绥德,游石窟山石宫寺时,他触景生情,题写了一首七律:“载酒寻春石窟山,眼前春意几多般。柳枝嫩拂黄金坠,杏蕊含娇白雪团。我比谪仙狂问月,谁知陶令早辞官。乾坤俯仰成今古,世态浮云一笑看。”曾经的一代重臣,对人生也不得不产生了心灰意冷的念头。王琼自谪戍绥德,远离京城和家乡,过着孤独寂寞的生活,每日里只有以读书、吟诗、登高观景来安慰自己,然而他的内心还是对所受的遭遇非常愤慨,这种心情在他谪戍绥德第一年所作《秋日和韦庄绥州题句》中明显地流露出来:“石泪也含秦国恨,树声常动朔方秋。”一年以后,他又在《游天宁寺歌》中再次写出“扶苏本为谏坑儒,矫诏赐死奸臣诬。至今儿童识其处,秦廷佞人已族诛。”诗中可看出,王琼不仅日夜思念着为己辩诬,而且坚信历史终将对忠与奸做出公正的裁定。他对边城绥德及其自然风光有着深深的感情与留恋。嘉靖三年初秋,他在《雨后登城》诗中这样写道:“兴来走上城头立,乱山堆青水流绿。川原净洗绝纤尘,花明柳媚添精神。我贪雨后好风景,不觉明月随归人。”勾勒出一幅山城雨后的绝妙图画。看上去,画中的“归人”那么地热爱自然与生活。谪戍生涯的前期,王琼对辩诬、复出,寄以很大希望。嘉靖三年秋,他在另一首《登城》诗中写道:“日日登城不厌频,城高百尺可怡神。……谢公既有东山兴,旷达谁怜放逐臣”。这是明确地表示希望“东山再起”。
这期间,王琼也始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