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变工人,是乡村振兴的一记妙手华声在

刘紫鹏

近年来,河北省南和县积极培育壮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家庭农场等新型现代农业经营主体,通过集约化、规模化、产业化经营激活农业发展潜能,灵活多样创造就业岗位,就近吸纳当地农民变身农业“产业工人”,有效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年4月30日河北新闻网)

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今年是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脱贫摘帽是通往新生活、新奋斗路途上的驿站,并不是终点。要接续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促进乡村产业振兴是衔接链条中重要的一环,农民变身农业“产业工人”则是这重要一环中的一记妙手。是我们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收官战、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手段。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河北省南和县积极培育壮大现代农业的做法,为乡村振兴找到一条好的出路。多年来受制于乡村全面落后于城市的大环境,农业发展创新不足,乡村人才大量外流,常住人口断层的现象不足为奇,60岁的“年轻农民”屡见不鲜,假以时日势必会对我国农业发展造成影响。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今年伊始,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本就被电商压制实体门店受到了更大打击,也正是因此倒逼出了实体门店“云上触电”的销售模式。而农业产业化之路,完全可以借鉴实体门店的“触电”经验,融入到“互联网+”的队伍中,所以由锄禾日当午式的旧农民向“网红农民”“产业工人”转变不仅是身份的转换,也是乡村振兴的必经之路。

人才兴则事业兴,人才强则乡村强。如何引导、引进年轻劳动力和专业人才到农村创业兴业,仅仅依靠“乡情牌”是不够的,还需要切实壮大农业产业,通过规模化、产业化、企业化的发展方向,让农村农业焕发新的生机,种好了“梧桐树”,才能招来“金凤凰”。帮助人才下乡,还需要政策给力,消除回乡途中的种种阻碍,解决返乡创业中的难题,让愿意留在农村、建设家乡的人留的安心,让愿意上山下乡、回报乡村的人更有信心,使他们在农村进的来、住得下、能创业、可成业。

乡村振兴,顺应了亿万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农民不仅是受益者,还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体。农民变身农业“产业工人”,不仅能够调动农民的积极主动性,还能够有效激活农业发展潜能。从农村现实出发,尊重农民意愿,尊重基层实践,农民心劲足了,乡村振兴的群众基础也会更加坚实。

乡村振兴,能够让田野的活力与乡村的魅力交相辉映,农业将成为有奔头的产业,农民将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农村也将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乡村振兴才会更加圆满、更加扎实、更加有力。




转载请注明:http://www.nanhezx.com/nhxxw/18224.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