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报丨海南州共和县助推全域无垃圾县创建

  自全域无垃圾县创建试点工作启动以来,共和县以大力开展农牧区人居环境整治为主攻方向,坚持因地制宜、系统治理、标本兼治、城乡联动,推动形成全覆盖、无缝隙、无盲点的网格化管理体系,从根本上改善了城乡环境、增进了文明程度、提升了发展形象。   为提升农牧区保洁水平,提升保洁质量,该县为11个乡镇、试点村(寺院)拨付专项运行经费.72万元,并且整合公益性岗位等资源,在每村配备保洁队伍,负责环卫设施的日常使用和管护。同时,组织专业人员对保洁人员进行设备的使用以及管护等业务技能培训,确保设备能够切实发挥作用不闲置。并对城镇居民集中居住区、相关道路、出入城口周边、公厕、垃圾堆放点等重点区域,安排专人定时负责清理各类垃圾,清除道路、建筑物、公共设施和电杆残破标语,治理周边河道、沟渠垃圾物料,切实做到了资金保障到位、人员配备到位、责任分解到位。   记者了解到,为进一步做好创建工作,共和县建立“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群”,利用   随着经济社会的日益发展,农牧区生活垃圾越来越多,未经处理或随地扔弃的垃圾会严重影响农牧区生态环境,对人们的身体健康也构成了威胁。为解决这一顽疾,共和县在试点乡镇、村(寺院)大力推广垃圾分类积分兑换制,农牧户将生活垃圾分类拿到村委会进行兑换,再由村委会将可回收利用的纸类、金属类、塑料类三种类型的垃圾分别存放,根据回收重量发放积分券,积分券可用于兑换定点商店的商品。这一举措有效实现生活垃圾资源化、无害化,切实增添了农牧民群众践行垃圾分类的源动力。   在此基础上,该县以“十户联治”方式,结合自身实际划分若干片区,由村两委、党员干部、村民代表担任片区长,具体负责对片区环境卫生的督导、检查和落实工作,全面建立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有效管理机制,有效实现了标本兼治、行稳致远,确保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实现常态化不走过场。   打造生态宜居农村是一项长期工程,为实现创建活动长效化、常态化,确定县直各单位以每周五为环境卫生集中整治日,各乡镇结合自身实际,每两周挑选周二、三、四其中一天作为环境整治日,在确保农牧户房前屋后垃圾日产日清的基础上,对辖区全域的垃圾再进行一次大扫除。并且,将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纳入村规民约,褒扬乡村新风尚,进一步引导农牧民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提高、自我改善人居环境。

来源:海南报记者高岳

推荐阅读

青海省生态环境保护专项督察组全部实现督察进驻

青海日报丨青海省生态环境保护专项督察组全部实现督察进驻

省生态环境保护专项督察(18)丨强化政治引领注重学习提高推动督察工作上水平

省生态环境保护专项督察(17)丨坚持党建统领省生态环境保护第三专项督察组第一阶段工作进展看这里

省生态环境保护专项督察(16)丨省生态环境保护第四专项督察组果洛州督察组以党建促进专项督察工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nanhezx.com/nhxxw/15964.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