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最古老的城市,建城史甚至超过北京,

年国务院和民政部审批通过的行政区划调整批文不断,涉及海南三沙、江苏南通、山东烟台、贵州六盘水、安徽芜湖等,但要说到行政区划调整动静最大、调整幅度最剧烈的莫过于邢台了。

年6月5日,《国务院关于同意河北省调整邢台市部分行政区划的批复》正式发布,邢台县自此成为历史,原下辖区域一分为二,东边几个乡镇与桥东区合并,形成全新的襄都区,西边区域大多数乡镇与桥西区融合,形成全新的信都区。任县和南和县正式升级为任泽区和南和区。

邢台市行政区划中长期沿袭的2区、2县级市、15县的格局正式演变成4区、2县级市、12县的发展格局。小马拉大车的城乡发展格局得到改观,邢台想重返城市昔日风采的努力得到了国家和河北省的支持。

一、城市历史

邢台,别称牛城、邢襄,作为仰韶文化发源地之一,邢台拥有余年的文明史,历史上曾四次建国、五次定都,是华夏版图中建城历史排名第三的城市,素有“五朝古都、十朝雄郡”的称号,多条成语源自邢台,邢、李、张、井、柴、南宫等30多个姓氏均出自邢台,开元寺、唐祖陵、普彤塔、邢窑、扁鹊庙等历史遗存随处可见,此外,尧舜禅让、胡服骑射、巨鹿之战、黄巾起义、赵氏孤儿等中国耳熟能详的历史事件也出现在邢台。

可以说,邢台历史的厚度和深度与邯郸、保定、沧州、衡水等本省城市相比优势明显,甚至与北京、西安、洛阳等城市相比也毫不逊色,但沉重的现实是,这样厚重的历史和人文却不为外人所知,邢台的历史文化这张金字招牌黯淡无光,亟待擦亮。

二、自然生态

“太行东麓照邢州,万叠烟螺紫翠浮”,邢台副市长在短视频中国推介—邢台篇中,引用了范成大《邢台驿》的诗句,作为西倚太行山东麓的城市,邢台的确称得上风光旖旎,山川壮美。

八百里太行纵贯南北,邢台紧邻中太行,应该说太行山最奇、最绿、最美的地方就在这里(至少宣传口径上是这么提),这里有牛郎织女传说的源生地,中国的爱情山—天河山,有周公与桃花女的传说,北方婚俗文化起源地——周公山,有国家地质公园,全球同纬度最大的溶洞—崆山白云洞,有被地质学家称为“世界奇峡”的太行大峡谷,有被誉为“太行山最绿的地方”——前南峪,有全国最大的扁鹊祭祀地——内丘扁鹊庙,有被称为“东方庞贝”的巨鹿宋城,还有保存完整的英谈、王硇等古村落,中太行扎扎实实为邢台市贡献了7个国家4A级景区,也从侧面反映了太行山对邢台城市的巨大影响力。

此外,邢台还是一座百泉之城。过去的邢台,可以称得上家家泉水、户户垂柳。但随着采矿、采石等产业的兴起,直接影响到了地下水的走向。现在的百泉之城,也和济南一样,只能通过达活泉、狗头泉以及跟泉水有关的各种地名(如百泉大道、泉北大道、泉南大道等)来缅怀了。

三、人口和经济

得人才者得天下。傲娇如北京一般,也只能是极少数一线城市的选择。对于邢台这样的三四线城市,守住人口的基本盘才是最关键的。整体而言,河北本身算得上人口大省,全省人口万,全国排名第7。在全省的人口排名中,邢台以万的常住人口数量,排名全省第六,相比人口第一大市国际庄有万左右的差距,但与最后一名秦皇岛相比有显著优势。

此外,常住人口数量虽增长微弱(年仅增长2.08万人),但放在全国同类型城市中,能有多万左右的人口总数,常住人口还有缓慢增长,考虑到京津冀城市群中北京强大的吸引力,从人口角度邢台的表现已算可圈可点了。

从经济的角度,年邢台全市生产总值完成.96亿元,比上年增长7.0%,GDP总额仅占据河北省GDP总额的6%,人均GDP总额仅有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代表经济和老百姓消费水平的指标情况不太理想,即使在冀中南区域优势都难以凸显。

从产业结构来看,年邢台全市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13.4:39.3:47.3,相比过去靠山吃山、走先污染后治理、完全依赖资源发展经济的粗放式发展,目前产业结构已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但后期经济转型升级的压力依然较大。

如何处理好生态环境(特别是空气质量)与经济发展、产业提升的关系?如何继续增强以先进制造业为主的第二产业实力?如何继续发挥邢台传统的七大优势产业(钢铁深加工、煤化工、装备制造业、食品医药、纺织服装、新型建材和新能源),同时将邢台市支柱产业的结构调整与京津石产业转移相结合,这就决定了未来的邢台市,必将考虑引入类似电子信息、汽车、生物制药、装备制造、新能源设备等先进制造业,最终实现转型。能否转型成功,我们拭目以待。

四、美食和特产

巍巍太行,除了贡献美景,还为邢台贡献了无数美食和特产。最具代表性的应属富岗苹果。生长在太行山深处,多项指标和营养成分均高于全国平均值。邢台枸杞粒大、肉厚、色红如血,又有“血杞”之称,浆水板栗、宁晋雪梨、巨鹿红杏、绿岭核桃、威县威梨也享有广泛赞誉。

此外,黑家饺子、邢台锅贴、邢台道口烧鸡(非滑县)、隆尧羊肉汤、广宗薄饼、清河八大碗等也可一一尝试。

五、邢台未来的发展建议

作为“五朝古都”的邢台,历史和人文厚重,西侧的太行山,自然风光美不胜收。尽管近些年来,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发展速度一日千里,但所有的城市都在发展,如何在强手如林的城市群中脱颖而出,个人觉得需重点考虑几个问题:

1、加快构建立体交通网络。现阶段,邢台南北的交通比较发达,但东西的交通依然掣肘较多。要实现快速发展,必须尽快将前往山西、山东的东西向交通短板尽快补齐。另外,作为立体交通的机场,建设速度也需要进一步加快。机场的建设标准还可以更高一些,从4C级支线机场提升到4D级机场,以充分构建立体交通网络。此外,邢台城区目前还存在很多断头路没有打通,襄都区、信都区被京广铁路分割,融合性不强,未来还要考虑主城区与任泽区、南河区之间的融合,但现阶段至少从交通方面,还没有做好准备。

2、旅游业加快发展,形成支柱性产业。邢台历史厚重,生态环境优美。目前景区众多,仅信都区就有4A级景区7个。但现阶段旅游景区相对零散,没有形成全域旅游的概念,如果打造全域旅游,需要加快提升各旅游景区的硬软件水平,增加游客停留时间,变观光型旅游为休闲型旅游。山区的交通短板要尽快补齐,主城区的开元寺、达活泉、清风楼、郭守敬纪念馆等旅游资源需增强吸引力,增加消费粘性。豫让桥、赵氏孤儿发生地等景点亟待复原或打造,增强邢台主城区的游客吸引力,同时需加大城市的推介和宣传,邢台给外人的第一印象再也不能只是糟糕的空气质量,必须让邢台的山水画廊、历史人文真正转化成消费能力。

3、做大做强主城区产业。邢台县域经济较强,但主城区经济实力较弱,小马拉大车的情况始终存在。尽管通过行政区划调整,对主城区的经济发展大有裨益,但推进速度仍需加快。临西轴承,广宗、平乡的自行车和童车,威县汽摩配件、清河的羊绒产业、沙河的食品产业、巨鹿的金银花产业等都比较有名,如何就这些产业进行提档升级,并与主城区的产业进行良性互动,做大做强主城区相关产业,需要重点思考。

注:年第1篇,美食及城市文章累计第37篇。部分图片来自网络。本文为蔡大帅原创,原创不易,欢迎点击打赏。如您有相关意见或建议,请直接点评或联系作者蔡大帅

蔡大帅




转载请注明:http://www.nanhezx.com/nhxlp/13774.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