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管彦达
方氏来历
根据张翥撰《方国璋碑铭》及宋濂撰《方国珍碑铭》:其系分自莆田,再迁台之仙居,三迁于黄岩灵山乡塘下里,遂占籍焉。
根据《石曲方氏宗谱·源流序》:方氏祖籍台州,自大宋年间侨寓黄岩,世居洋屿,后迁石曲,历传至元,又传数世及元武宗时,出兄弟五人,长国馨,次国璋,三国珍,四国瑛,五国珉。
方天成
方天成,方国珍曾祖。元季先赠:资善大夫、江浙等处行中书省左丞上护军,追封河南郡公(《方国璋碑铭》);后赠:荣禄大夫、湖广等处行中书省平章政事(《方国珍碑铭》)。妻陶氏(国珍曾祖母),封越国夫人。
方宙
方宙,方国珍祖。元季先赠:荣禄大夫、江西等处行中书省平章政事柱国,追封越国公(《方国璋碑铭》);后赠:光禄大夫福建等处行中书省平章政事,勋柱国,爵封越国公(《方国珍碑铭》)。妻潘氏(国珍祖母),封越国夫人。
天成方宙两代坟
《石曲方氏宗谱·源流序》载:“有太祖考、祖妣墓葬在方家垷下汇头。”
方伯奇
方伯奇,字震亨,方国珍父。元季先赠:银青荣禄大夫福建等处行中书省平章政事上柱国,追封越国公(《方国璋碑铭》);后赠:银青荣禄大夫淮南等处行中书省左丞相,勋柱国,爵封越国公(《方国珍碑铭》)。妻周氏(国珍母),封越国夫人。
关于方伯奇及妻周氏墓失载,均因入明后朱元璋对群雄及功臣坟墓很注意,生怕影响及自己创下的根基。民间流传方国珍父母的坟墓在白峰岙,或在洋屿山。
长兄方国馨支系
方国馨
方国馨,元武宗(~)时出生(根据《石曲方氏宗谱》),长国珍10岁左右,大概死于方国珍起事前,极有可能死于与蔡乱头争牢盆中(《嘉靖太平县志》:以盗牢盆与蔡乱头相仇杀)。元授卫千户,赐五品级(《民国四修石曲方氏宗谱》)。后赠蔡国公。妻陈氏,蔡国夫人(《故沐夫人方氏墓志铭》)。
方明善
方明善,小名亚初,字复初,国馨长子,约生于年。《草木子》载“与兄国璋、弟国瑛、侄亚初同为乱”,方国珍起事时,明善已经十七八岁。
至正十二年六月,方国珍占领黄岩城,十四年九月占领台州城,十五年三月入据庆元城,即以方明善摄黄岩州事。十七年七月,方国珍遣李德孙攻占温州。十八年,方明善以行省都镇抚来镇。十九年,擢为行枢密院判枢。二十年,升同佥。二十一年,升佥书院事。二十二年,赠闽省参政兼佥院。二十三年春,方明善调水军攻平阳州,九月城破;升江浙左丞。二十四年,升右丞,赐分省印。二十六年秋七月,为江浙行省平章政事。
至正二十七年,朱亮祖进兵温州,方明善拒战失败。亮祖克其城。徇下瑞安,复败明善于盘屿,追至楚门,国瑛及明善诣军降。
方明善管辖温州期间,有善政。“明善居温,颇循法度”(《明太祖实录》、《明书》)。重修温州路谯楼。《乾隆温州府志·水利》载:乐清县东、西两渠“岁久淤塞,元末,方氏吏刘敬存摄邑,浚治深广,于是两渠复通,仍建宝带桥其上。又浚东小河至白沙,以泄溪流,舟楫可通,田得以灌溉,民甚便之。”
妻鲍氏,蔡国夫人。
有女年十九,为明朝黔宁昭靖王(沐英)侧室。
值得注意的是:有关史志杂书中讲:明善是国珍侄、从子、子,均无错。国馨死后,国珍收为义子。
辨误:四修《石曲方氏宗谱》前,明善无归属;新修《石曲方氏宗谱》把他归于方国瑛子,错。方国珍起义时三十岁,明善已近二十岁,而国瑛最多二十八岁,故明善不可能是国瑛子。《元季伏莽志》载:“丙申,亮祖兵至黄岩南槛(南监),国瑛及其兄子明善来见,送至建康。”《明史纪事本末》载“丙申,朱亮祖兵至黄岩,方国珍及其兄子明善率家来降”。明善是国馨子的明确依据是《故沐夫人方氏墓志铭》有记载。
附:陈敬宗《故沐夫人方氏墓志铭》(《皇明文衡》·卷之八十九·墓志):
夫人讳某字某,姓方氏,世家台之黄岩。叔祖国珍,仕元金紫光禄大夫浙江等处行中书省左丞相太尉衢国公;父复初,由忠翊校尉知黄岩州事,历升荣禄大夫浙江等处行中书省平章政事;推恩赠其高祖宙、曾祖震亨,皆越国公,高祖妣潘氏、曾祖妣周氏,皆越国夫人;祖国馨,蔡国公,祖妣陈氏与荣禄之室鲍氏,并蔡国夫人。
鲍生夫人,聪慧孝顺,甚为父母所钟爱,年十九为国朝黔宁昭靖王侧室。
夫人生长名族,又获承接大家,心益弘明,事王与主壶耿夫人恪谨柔顺,终始不失上下礼节,处一家尊卑间,谦恭温和,靡不顺适。生子昂,有文武才能,为右军都督府右都督,翊賛其兄黔国公藩镇云南,积有劳勋。故朝廷贤其子之才,特赐诰命,封为夫人。夫人愈益恭谨,无纤毫自矜之色。凡在闺阃,莫不益重夫人之贤,亨年八十有二,正统四年正月二十五日以寿终。
子男一,即昂;孙男五:僖、俊、佐、仲、佑;孙女三,长适成国公朱勇,次适右府右都督陈玫;曾孙二:璘、瓛,曾孙女一。
夫人既终,昂在云南,昂之异母弟驸马都尉昕夫人期服子也,率僖等奉襄太事,惟谨十以是年闰二月二十三日,祔葬于江宁县长泰北乡观音山元王墓侧。
沐昂
沐昂,字景高,沐英子,方明善外孙。《明史·沐英传》载:“昂,字景高,初为府军左卫指挥佥事。成祖将使晟(昂兄)南讨,乃擢昂都指挥同知,领云南都司,累迁至右都督。正统四年佩将印,讨麓川,抵金齿。畏贼盛,迁延者久之。参将张荣前驱至芒部败,昂不救,引还,贬秩二级。已,思任发入寇,击却之,又捕斩师宗反者。六年,兵部尚书王骥、定西伯蒋贵将大军讨思任发,昂主馈运。贼破,复昂职,命督军捕思任发,不能得。十年,昂卒。赠定边伯,谥武襄。”
方明善妻家庭
方明善妻兄鲍与侃为温州路太守兼断事官,鲍与清为行枢密院同佥,分据乡都;妻弟鲍世演为镇抚分据乐清;鲍世昌为总制官,分据瑞安;妻妹夫车英、黄德廉、林文升为元帅万户(《弘治温州府志》)。
方文举
方文举,方明善弟。至正二十一年,以元帅升判枢。二十年,升行枢密院同佥。二十三年,升佥院。二十四年,升副枢(《重修温州路谯楼记》)。
次兄方国璋支系
方国璋
方国璋(约~),约长国珍四岁。
元至正八年()方国珍起义,元派江浙行省参知政事朵儿只班剿捕,反被方氏兄弟抓获。朵儿只班为其上书说情,朝廷授方国璋仙居县丞,清除陈年积案,民悦吏服。之后方氏兄弟复叛,十一年八月,朝廷派大司农达识铁木儿到黄岩招降方氏兄弟,立巡防千户所,设长二,国璋为其一。十二年四月,方氏兄弟复反,六月占黄岩城。十三年江浙行省左丞帖里帖木儿招安方氏兄弟,授国璋广德路治中,未赴。乃立巡防千户所,授千户,赐五品服。十四年九月方氏兄弟占领台州城,十五年三月入据庆元城,即以方国璋摄台州事。不久复降元。十六年张士诚陷平江,元廷檄方国珍往讨。十七年,国珍与国璋出兵昆山,大败张士诚,国璋领次子方行攻入太仓。张士诚降元。元廷命国珍、国璋罢兵,升通奉大夫、防御运粮都元帅、衢州路总管,镇守台州。十八年元廷使臣来,要求平江张士诚出粮,庆元方国珍出船,由方国璋董其役。朝廷升国璋为福建行省参知政事,又升为资善大夫同知行枢密院事。十九年春,朱元璋遣使招谕方国珍兄弟;元廷也升国璋荣禄大夫江浙行省右丞。方国璋劝说朱元璋降元,朱元璋态度暧昧。二十年,元察罕贴木儿大举进攻起义军,形势急转直下。朱元璋惊慌,同意与元朝廷谈判。朝廷遣尚书张昶等到台州见方国璋,将由婺以趋集庆见朱元璋。
二十一年二月,朱元璋部苗将王保、刘震、蒋英杀统帅胡大海,持首级从婺州越苍岭到仙居来降,方国珍不纳。二月二十一日,方国璋率百余骑至仙居,设宴款待王保等,送金币,劝其约束苗兵。当夜四更,王保偷袭方营,方国璋中矢而亡。朱元璋遣使致祭。元廷赠国璋“银青禄大夫江浙等处行中书省平章政事上柱国封越国公谥荣愍”。国璋葬临海涌泉。(洋见张翥《方国璋神道碑铭》)
辨误:方国璋任仙居县丞时间约在至正九年下半年,最迟在十年初。《万历仙居县志》记载方国璋任仙居县丞时间在至正二十年,《光绪仙居县志》因之,误;《光绪台州府志》卷十六职官表《仙居》“至正十二年·方国璋(丞。万历志作二十年任,今从新县志)”,亦误。方国璋任仙居丞的直接原因是朵儿只班推荐,朵儿只班放还的时间在至正八年底或九年上半年。至正十年庚寅开始,乡兵开始讨方国珍,“至正庚寅,方谷珍寇海上,境内骚动。恢与方居仅隔一里,聚族人及乡之好义者御之,不克。、既而,与之战于白枫河,宗族死者八十余人”(《弘治赤城新志》、黄岩、太平各志),五月,国珍南下至福宁州,掠大、小筼筜,执元帅扈海。一直到十一年八月,朝廷才派大司农达识铁木儿到黄岩招降方氏兄弟。至正十二年,国珍兄弟处在反元战事中,五月,命江南行台御史大夫纳麟给宣敕与台州民陈子由、杨恕卿、赵士正、戴甲,令其集民丁夹攻方国珍;六月方氏兄弟占领黄岩城;八月再攻台州城;不可能有元廷任命方国璋为仙居丞之事;至正十九年春,元廷升国璋荣禄大夫江浙行省右丞,不可能在二十年还去做仙居丞。
妻於氏,路桥河西人。曾祖於泰,宋咸淳元年乙丑进士,为瑞安尉,权知县事,调昆山,政绩著闻;祖宜;父松友(松友有弟竹友、梅友)元授将仕郎。
《方国璋神道碑铭》载国璋有子五:长明巩,次明敏,次明伟,为於氏所出;另德忠、德庆为庶出。孙男二人:麟、凤。
值得注意的是:於氏是国璋原配,结婚时间应在顺帝元统二年()前后国璋二十岁左右时,其子明巩、明敏、明伟为嫡出。黄岩及路桥流行的二个版本,一为小说,说国璋微时,去大荆雾湖一带谋生,娶关姓女子为妻,则是小说家在不熟悉史料的情况下创造,不必认真看待。一为本地史话,说国璋坐镇临海时娶於松友之女,时间不对:方氏兄弟占领台州是至正十四年九月(此间还不是国璋坐镇台州),十五年()攻占庆元后国璋坐镇台州,此时国璋已经四十一岁,即便此年国璋娶松友之女,明年生明巩,再明年()征讨张士诚,如果照史话推算,则次子明敏还没有出生呢,如何与父亲一道攻占太仓呢?须知此年明敏差不多十九岁了。
方明巩
国璋长子明巩,好读书,通兵法,恭以下士。父死后,元赠资善大夫江浙等处行中书省参知政事,国珍收为义子。清谷应泰《明史纪事本末》载“国珍不得已,遣郎中承广、员外郎陈永乞降,又遣其子明克、明则,从子明巩等纳省院及诸银印铜印二十六、银一万两、钱二千缗于和”。
刘仁本在余姚举办“续兰亭会”,与会者有防御元帅方永,疑即明巩,因为他是方家除明善兄弟(在温州)外的老大。
子:麟(《石曲方氏宗谱》)。
方行
国璋次子方行,即明敏,号东轩。约生于年。自小习武读书,知学有勇力,善骑射。至正十五年()后在庆元参赞军机。至正十七年()与父亲国璋一起克太仓。张士诚降元后,元廷命令国珍兄弟退兵,方行随返。国珍开府庆元,方行仍参赞军机。其父死后,元赠明敏奉政大夫江浙行省枢密院判官。国珍收为义子,派他协助叔父国瑛守台州。黄岩城被朱元璋部朱亮祖攻破后,国瑛、明敏等先撤到温州,明敏后退至舟山降。
洪武初,方行徙濠;后又谪滇(袁忠彻《古今识鉴》)。
《北窗琐语》、《乾隆鄞县志》载:“(国珍)卒于建康。后台、温、明三府民心未靖,太祖以其从子明敏、明彻为总管,以统理,冀其向化。彼二竖反生煽惑,潜谋不轨,遂族之。”明彻即明谦。袁忠彻说:“洪武戊午,国珍已没,明谦受剥肤之刑,举族累祸,则明敏或于此时得以从轻典戍滇也。”戊午(洪武十一年)时间有误,明谦受刑其事有可能发生时间至少推迟十年以上,应在洪武二十几年间事。
据此推断:明敏先徙濠,后被任命为总管,最后因明谦祸牵连,从轻谪滇。在堂侄女黔沐王小夫人影响下,若干年后,仕滇明州官员(如鄞县徐宪副训、奉化应履平等)提携他升充千户。
方行善诗,国珍开府庆元,名流赵俶、谢理、萨都剌、丁鹤年等因避兵祸投入方国珍麾下,方行与往来结交,“重于恩事”,业益精。在濠时,见心奉诏在凤阳,与明敏数唱酬;在黔亦有诗作。所著《东轩集》,由堂弟明则送请承旨宋濂为序,称其“书无所不读,古诗俊逸超群,律诗婉丽清切,极风人之致,不欲以庆元子弟没之云”。其《登秦驻山》:
此地曾经驻跸来,秦皇遗迹尚崔巍。
采穷沧海无灵药,归到骊山有劫灰。
万里黑风迷鬼国,一杯弱水隔蓬莱。
诗人吊古多遐思,落日高丘首重回。
为《海盐县志》所录。气象之大,讽喻之深,为历代讽喻泰始王最出色的诗篇之一。
子:凤(《石曲方氏宗谱》)。
方明伟
国璋嫡末子明伟。父死后,元赠明伟为奉议大夫浙东道宣慰副使都元帅。
国璋其他子女
国璋还有嫡女三人;庶男二人:德忠、德庆;庶女三人。
方政
方政,国璋孙,从征麓川,死事,追封南和伯,世袭(《万历黄岩县志》、《路桥志略》、《民国黄岩县志》)。按,麓川在云南,方政极有可能是方行之子。
方国珍系
方国珍
至正八年,方国珍在洋屿起义。江浙参政朵儿只班往讨,追至福建五虎门,反被执,释之为其上降书,朝廷授国珍定海尉,未赴,兵聚不解。
十年,泽库陈恢、毛贞德等聚乡兵攻洋屿方国珍,战于白枫河,陈氏宗族死者八十余人;又应允中、陈宣集合太平乡兵攻方国珍,皆败。十一月,方国珍舟兵泊松门港。十二月攻温州,二十八日进入,次年初三退出。
十一年,檄江浙左丞孛罗帖木儿剿方国珍。六月,孛罗兵至大闾洋,被方国珍击溃,孛罗与郝万户被擒。释之,复为国珍上降书。七月,命大司农达识帖睦迩招降方国珍,八月至至黄岩,授国珍千户长。
十二年初,朝廷募船,国珍疑惧复入海。台州路达鲁花赤泰不华欲诱杀方国珍。三月,泰不华船至王林洋,遇国珍船,潮退泰不华船搁浅,不降战死。六月,方国珍占领黄岩城。
十三年,江浙左丞帖里帖木儿与南台侍御史左答纳失里奉旨招谕方国珍,十月,授国珍徽州路治中,不赴。
十四年四月,元廷复讨方国珍;九月,方国珍陷台州城。
十五年三月,方国珍攻庆元,主帅纳麟献城降。
十六年,张士诚陷平江。元廷升国珍海道防御万户、江浙参政,命讨张士诚。
十七年,方国珍率兵进攻张士诚所据昆山,士诚将史文炳、吕真弃马走,亡十将军。明日又战,七战七捷,直至城下。士诚遣使者送款,请奉元正朔。国珍还治于鄞。七月,方国珍派部将李德孙占领温州。
十八年开始为元廷运粮。由张士诚出粮,国珍出船,由国璋、刘仁本操办。元升国珍为江浙左丞。
十九年九月,朱元璋遣使招降方国珍,授国珍行省平章。元亦升国珍行省平章。
二十一年九月,元赐国珍爵司徒。
二十四年,元赐国珍爵太尉。
二十五年十月,元赠国珍为淮南行省左丞相。
二十六年十月,元赠国珍为江浙行省左丞相。
二十七年九月,朱元璋派朱亮祖进攻台州方国瑛;之后进攻温州方明善;朱元璋又派汤和、廖永忠进攻庆元。十二月,方国珍降。
明洪武二年,朱元璋授国珍广西行省左丞,食禄不之官。
洪武七年,方国珍去世,葬南京城东二十里玉山之原。
洪武九年十一月,宋濂奉旨作方国珍《神道碑铭》。
国珍妻两董氏
方国珍妻两董氏,皆封越国夫人(《方国珍碑铭》)。子男五人,其二即礼与完,其三曰本、曰则、曰安,女五,国珍去世时二适士族;孙男六。
其一约死在二十三年()前后(乌斯道《处士倪君仲权墓表》)。
其一为董妙清,《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行》释循规刻经愿文云:“启请江浙等处行中书省丞相方国珍、越国夫人董氏妙清为檀越主,完成胜事。”
辨误:有杂书说方国珍妻为戴氏,显然不对。方礼之妻为戴氏女(见下文)。
董均信
董均信,黄岩人,方国珍部万户,洪武元年归附后“入籍为民”,洪武十八年()起用为卫所镇抚(张金奎《明代军户来源》)。疑为国珍妻董氏兄弟。
方礼
方礼(约~?),又名明礼,字德庭,国珍长子。《明史·方国珍》:“官其子礼广洋卫指挥佥事。”《路桥志略》载:“明礼,名德庭,国珍子也,宣武将军广洋卫亲军指挥使,好学有文,尤善吟咏,世所传方小指挥诗,皆明礼作也。”其《登九峰绝顶》:
东风吹我上崔巍,回首尘寰图画开。
九朵峰峦联寺塔,一弓江水护楼台。
鲁桥车马随花柳,彭冢麒麟卧草莱。
说起兴亡吟不了,特敲松屋问寒梅。
大概在洪武年间,奉命筑抗倭边城回乡所作。
配南塘戴氏。子二:克孝、克友(《石曲方氏宗谱》)。
堂弟明谦犯事家灭后,方行贬谪云南。方礼虽未受大的牵连,亦感到官场险恶。洪武晚期,朱元璋对待功臣稍宽,方礼乘机回到石曲(方孝孺语),但行事低调。
期间回乡的还有方礼妻子的兄弟(或堂兄弟)戴宗焕,也回到南塘。
戴子英
戴子英,字文璝,号闲懒,复古五世孙,黄岩县灵山乡南塘人(今属温岭市),国珍亲家,方礼岳父。《嘉靖太平县志》载:“一日侵晨,(方国珍)诣南塘戴氏借大桅木造舡,将入海货鱼盐。戴,世官,屋有厅事,时主人尚卧未起,梦厅事廊柱有黑龙蟠绕,屋为震撼,惊寤视之,乃国珍,遂以女妻其子。”温黄各志所记相同。
国珍占据浙东三郡后,戴子英仕江浙行省参政。至正戊戍()校家藏旧本,编刻《戴复古石屏集》,请贡师泰作序,这个刊本当是明清选刻本的祖本。
戴宗锐
戴宗锐,子英子,方礼妻兄弟,由庆元路同知升朝(议)大夫佥书枢密院事。
戴宗焕
戴宗焕,字元怡,号松石,复古六世孙,方礼妻兄弟或堂兄弟。《方城遗献》载有他写的《洪武壬戌(十五年)春吾族颠沛避方今见景伤怀》诗:“无人至此不心灰,况我情亲更可哀。悄悄悲风生网榇,悠悠恨水绕楼台。垣墙积雨生青草,石壁逢春上绿苔。满眼凄凉禁不得,惟望天道有阳回。”
范秋蟾
根据嘉靖、嘉庆《太平县志》载:范秋蟾,南塘戴氏妇,国珍戚也,美而能诗。
泰不华死难,秋蟾吊以诗曰:“江头沙碛正交舟,江上人怀白战忧。力屈杲卿生骂贼,名图诸葛死封侯。波涛汹汹鲸横海,天地寥寥鹤怨秋。若使临危图苟免,读书端为丈夫羞。”此诗被两《太平志》及《尊乡录》等多处采录。考秋蟾写此诗,应在未嫁戴氏之前。
至正十六年张士诚南下据苏州,第二年元遣方国珍攻张士诚昆山,国珍七战七胜。《辍耕录》及《秘阁元龟政要》:(张士诚)托丁氏往来说合,结为婚姻,于是两境之民稍息。
之后张士诚遣能诗妓女十余辈来觇,国珍送至南塘与秋蟾唱和。其行也,秋蟾制新词十章被之管弦以送,妓感服,尽以国情输之。“妓女”应该是张士诚嫁女时随行侍女。
范秋蟾疑为宗锐之妻。
方关
方关(约~?),小名亚关,国珍次子,朱元璋赐名完,又称明完。
元至正十八年十二月,朱元璋攻占婺州,使主簿蔡元刚使庆元。十九年()三月,国珍以温、台、庆元三郡献于朱元璋,遣次子关为人质。《太祖实录·方国珍本传》载:“己亥三月丁巳,方国珍珍遣郎中张本仁以温、台、庆元三郡来献,且以其子关为质,太祖曰:‘古者虑人不从,则为盟誓。盟誓变而交质子。此衰世之事,岂可蹈之!凡人之盟誓交质者,皆由未能相信故也。今既诚心来归,便当推诚相与,当如青天白日,何至怀疑而以质子为哉?’乃厚赐关而遣之。关后改名明完。”至正二十七年()九月,朱元璋将士进攻方国珍,十二月国珍遣子关奉表降。明初朱元璋封方关为忠显校尉虎贲卫千户所镇抚(《国珍传》)。
方关参与建言修筑抗倭卫所,其主要任务是修筑定海、宁波抗倭卫所城。清初鄞县全祖望《鲒埼亭集》言:“而国珍子亚关,旧尝在金陵为质子,建言当筑城于沿海以防倭,太祖诏下信公施行,于是始筑定海等处十一城。定海城为卫,而以大嵩、穿山、霩(雨衢)、翁山四城隶之;观海城为卫,而以龙山城隶之;昌国城为卫而以石浦、钱仓、爵溪三城隶之,皆以亚关之言也。”
子:克睦(《石曲方氏宗谱》)。
国珍其他子女
其他子即本、则、安。
清谷应泰《明史纪事本末》载“国珍不得已,遣郎中承广、员外郎陈永乞降,又遣其子明克、明则,从子明巩等纳省院及诸银印铜印二十六、银一万两、钱二千缗于和”。明克疑即明完。
入明后,明则为堂兄弟方行诗集《东轩集》请宋濂作序。
方安。袁忠彻《古今识鉴》载:“方国珍,浙之黄岩人,元末举兵反海上,初据明州。袁柳庄相之曰:‘公神气不常,举动急速,性灵气暴,南人胡相,故以武处官至一品。日下龙穴凤池有红黄黑气,二七日内男女生。’国珍曰:‘一妇有孕,何见男女生?’后果生一男二女。”国珍在明州时所生子,应该为最末子方安。
明本子:克渊。明则子:克任。明安子:克恤(《石曲方氏宗谱》)。
女五,国珍去世时二适士族。长女适长浦下尤、吴兴郡马尤囗囗,次俱适士族(《石曲方氏宗谱》)。
弟方国瑛支系
方国瑛
方国瑛,国珍弟。至正八年,参与兄国珍起义。《元史·顺帝》:“(至正)十三年冬十月庚戌,授方国珍徽州路治中,国璋广德路治中,国瑛信州路治中,督遣之任,国珍疑惧,不受命。”方国珍占据浙东三郡后,以国璋、国瑛守台州;国璋死后,侄明敏协助国瑛守台州。十九年(),朱元璋遣使招安方国珍,授国瑛福建行省参政,印留而不用。二十六年(),元廷授他江浙行省平章政事。《元史·顺帝》:“二十六年秋七月丙戌,以方国珍为江浙行省左丞相,弟国瑛、国珉,侄明善,并为江浙行省平章政事。”
至正二十七年九月,朱元璋将朱亮祖进攻台州,国瑛拒战失败,奔黄岩。十月,朱亮祖兵至黄岩,国瑛遁海上,守将哈儿鲁降。十二月,国瑛与侄明善一道降朱元璋。
“明授国瑛行中书省参政(《元季伏莽志》卷七《盗臣传》)”,应在至正年间朱元璋所授,不应该是明开国后所授,说“明”混淆时间。
方文信
方文信,国瑛子,随父居台。亮祖兵至,瑛即遣子文信通款,后随国珍入京师(《元季伏莽志》卷七《盗臣传》)。
小弟方国珉支系
方国珉
方国珉,国珍小弟。至正八年,参与兄国珍起义。十五年(),国珍攻占庆元(今宁波),留弟国珉在身边,作为副手。十九年(),朱元璋遣使招安方国珍,授方国珉江南行枢密院佥事,国珉开院署事。在庆元期间,方国珉直接领导并参与修筑上虞海堤。二十六年(),元廷授他江浙行省平章政事。二十七年,与兄国珍一道归降朱元璋。
妻,王顺庭,元赠徐国夫人。《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行》释循规刻经愿文云:“盖为义母徐国夫人王氏顺庭助备衣资,三圆顶相,方图刊刻《华严经》板,报谢大恩。又蒙禀白义父江浙平章政事方国珉……”
方明谦
方明谦,又称鸣谦、明彻,字德让,国珉子。随国珍归顺大明。
《北窗琐语》、《乾隆鄞县志》载:方国珍去世后一段时间,台、温、明三府民心未靖,明太祖以国珍从子明敏、明彻为总管,以统理,冀其向化。《古今识鉴》也说,授明谦太仓指挥佥事,经略明台温三府起方氏军。
时倭患东南沿海,信国公汤和荐举方明谦。《明史·汤和传》载:“既而倭寇上海,帝患之,顾谓和曰:‘卿虽老,强为朕一行。’和请与方鸣谦俱。鸣谦,国珍从子也,习海事,常访以御倭策。鸣谦曰:‘倭海上来,则海上御之耳。请量地远近,置卫所,陆聚步兵,水具战舰,则倭不得入,入亦不得傅岸。近海民四丁籍一以为军,戍守之,可无烦客兵也。’帝以为然。和乃度地浙西东,并海设卫所城五十有九,选丁壮三万五千人筑之,尽发州县钱及籍罪人赀给役。”洪武十七年()开始筑江浙卫所城,共59座,逾年而城成。御史秦凯有《和方指挥海上筑城歌》。
《松江府志》载:明洪武十七年,方鸣谦聚众20万,在柘林、金山、乍浦筑城,史称“圆、方、长三城”。尤以金山卫城为最,与当时的天津卫,威海卫并称海防三大名卫。
明洪武十八年(),明太祖授方明谦明威将军广洋卫亲军指挥佥字,担负南京宫禁值宿警卫,并赐五花马。方孝孺作《御赐广洋卫方指挥明谦五花马诗序》。
洪武二十年(),信国公汤和奉命视察边诲,委托方明谦襄办。方明谦于台州设立海门、松门、新河、桃渚卫所。玉环乡筑楚门、隘顽两城,置楚门、隘顽两个御倭水军千户所。
《嘉靖太平县志》载:“新河守御千户所在县东北三十里,隶海门卫。城高二丈三尺,周围五里六十八步。洪武二十八年信国公属广洋卫指挥方鸣谦建。”
(明谦事迹详见《路桥方氏对元末明初抗倭的贡献》)
《九峰志》载有方文谦《寄炼庵》诗:
二月金陵暖尚遥,背阴岩径雪初消。
中州地阔山川秀,上谷春深雨露饶。
别后转惊身老大,愁来偏觉路岧峣。
何时再到论文地,望鹤楼前听玉箫。
文谦应即明谦,国珍子侄辈中,“明”与“文”通。炼庵,姓黄,黄岩西乡金岙人。中州,古豫州地处九州中间,称为中州,即今河南。上谷,郡名,战国时燕地,即今河北易县一带。望鹤楼:在黄岩西乡金岙黄炼坑,元末明初黄炼庵建。
方明锡
方明锡,明谦季弟。洪武十八年九月,帝出内厩五花马赐其兄明谦,季弟明锡奉请方孝孺作序。
主编:方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