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不高?
长太胖?
家长是否在为娃焦虑?
实际上
这些问题都有科学解决方案
赶快趁暑假
让娃恢复健康身材吧
身高篇
不久前,一项发表在柳叶刀杂志上的新研究发现,中国人过去三十多年变得越来越高:
数据显示,
中国19岁男性平均身高为.7cm,全球排名65。
中国女性平均身高是东亚第一,为.5cm。
日前,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7岁~18岁儿童青少年身高发育等级评价》中,将孩子的身高发育分成了5个等级:
下等:身高<-2SD
中下等:身高≥-2SD且<-1SD
中等:身高≥-1SD且≤+1SD
中上等:身高>+1SD且≤+2SD
上等:身高>+2SD
注:SD为标准差
有了参照标准,“中等以上娃”的家长远远不满足于此,“中等以下娃”的家长开始陷入深深焦虑。
家长四处打听偏方良药,谁都不想让自家孩子输在个子上。
于是,“怎么样才能让孩子高一点儿、再高一点儿”成为了不少家长的心病。
“何以解忧,唯有‘激素’?”
打“生长激素”增高,近年来因其“见效显著”,成为不少家长的“救命稻草”。
但,孩子是否真的需要打针?
目前可用生长激素治疗的导致身材矮小的疾病有:
生长激素缺乏症、慢性肾功能不全肾移植前、Turner综合征、Prader-Willi综合征、小于胎龄儿、特发性矮身材、短肠综合征、SHOX基因缺失、Noonan综合征等。
在注射生长激素之前,需要经历一系列检查,也就是“生长激素的激发测试”。其中包括:
骨密度测试、核磁共振脑垂体检测、X光查骨龄、B超、抽血化验血糖、胰岛素、微量元素测定、生长因子兴奋……
身材矮小有很多种成因。因此,如果孩子身高发育确有迟缓,医院做详细检查,谨遵医生医嘱,切不能盲目注射生长激素。
注射生长激素对于发育迟缓的人有一定的效果,但是对于正常生长的人可能会有副作用,比如良性颅高压、糖代谢的改变、甲状腺功能低下、股骨头滑脱、脊柱侧弯、有诱发肿瘤的可能性、色素痣、手脚变大。
想让孩子突破发育的“上限”
应选择正确的方式
以下盲目做法不可取
↓↓↓
盲目补钙
钙的主要功能是强化骨骼、增加骨质密度。
钙摄入量过多,易导致泌尿系结石及出现便秘等不良反应,不仅给孩子带来病痛,还可能导致幼儿骨骺提前闭合,影响长高。
饭吃得越多越好
有的孩子胃口比较好,饭量很大,父母可能会觉得孩子正在长身体,任其胡吃海喝。
其实,孩子身体各个器官尚未发育成熟,进食过多会给脾胃造成很大的负担,引起消化不良、排便困难等问题,伤了脾胃,身体其它器官的正常运转也会受到影响,可能会出现孩子饭量大,却总也长不高的现象。
吃“增高药”
健康的孩子没必要打生长激素,“增高药”也是妥妥的“交智商税”。
各种“增高药”、补品、保健品,尤其是标榜能长高的口服液,大多添加了激素,很容易诱发孩子性早熟,导致骨垢线提前闭合,反而容易让孩子长不高!
孩子怎样才能健康长高?
给孩子养成好的生活习惯
充足的睡眠
营养均衡的饮食以及适当的运动
让生长激素正常分泌
才是“增高”的真正诀窍
这些有利于孩子长高的运动
赶快趁着假期
让孩子练起来!
↓↓↓
单杠悬垂
单杠悬垂,每次20-30秒,先做无负荷悬垂,再做负荷悬垂,根据孩子的能力做正向手握悬垂,也可以倒挂悬垂。牵拉身体运动,由爸爸妈妈协助,一人握住双手,一人抓住双脚,同时向相反方向轻轻牵拉身体,每次20秒,重复。
爬墙摸高
面对墙壁而立,在墙上预先划一条标记线,然后,让孩子踮起脚尖,双手手指沿墙尽量向上伸展,设法触及或超出此标记线。接着将脚跟与手一起慢慢放下。做上升运动时吸气,腹部肌肉用力;放下时呼气,腹部肌肉放松。反复地做几次。
纵跳摸高
两脚快速用力蹬地,同时两臂稍曲由后往前上方摆动,向前上方跳起腾空,并充分展体。原地屈膝开始跳,空中做直腿挺身动作,髋关节完全打开,做出背弓动作,落地时屈膝缓冲。每次须尽力,争取每次跳得尽可能高,重复。
家长既要